《财会信报》:吴益格:民族品牌的传承者
2016-08-01 09:33
来源:财会信报 2016-06-20
吴益格,湖北武汉人,1932年6月生,中共党员。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951年参加工作,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曾任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特别代表大会理事、常务理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等职。2006年,获选湖北首届创新人物。
记者郝新华
这家事务所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有多个“第一”:成立最早的民营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恢复重建后成立的第一家合伙制事务所,第一家取得证券资格的民营事务所,唯一一个前后连续传承70年的民族品牌。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平准的话说,这家事务所“用自己的行动撑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
而他是这家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他在事务所成立70周年暨恢复重建三十周年庆典上荣膺事务所的终身成就奖。而今,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在关心事务所的发展。
这家事务所就是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信”)。他是大信创始合伙人吴益格,历任大信董事长、主任会计师、首席合伙人、管委会主席、党委书记等职。
大信品牌的传承者
大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我国会计事业先行者吴英豪以“潘氏模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校、会计期刊三位一体,共用品牌,共同发展的模式)在“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创立了中国会计界第二个“三位一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武汉大信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初创,为国家民族经济复兴、新中国查账征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大信停办。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信会计学校成为当时武汉乃至周边地区享有声誉的会计培训机构,其在校人数一度超过千人。而将大信品牌传承下来并呵护至今的,正是曾在大信会计学校就读、直接师承吴英豪的大信领路人吴益格。
在大信的发展历史上,吴益格发挥着巨大作用。
1984年前,那时已过50岁的吴益格还是武汉市自动化仪表厂分管财务的第一副厂长。1985年春,同厂党委书记等一起赴深圳与外商谈判一个引进项目的吴益格敏锐地觉察到:在国内,发展和振兴会计中介鉴证业务,将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1985年,吴益格顺应时代潮流,决定“下海”办事务所。当年11月,吴益格与两位合伙人一起,以人民币3 000元起家,在武汉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
吴益格说,大信的前17年以湖北武汉为基地,因坚持诚实做人诚信执业而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后13年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总部搬到北京,精诚团结质量至上,跻身为中国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成立之初的大信,无钱、无人、无经验、无靠山、无关系。那时,大信的执业注会只有五六个人。大信的第一笔业务来自武汉郊区谌家矶乡的12家乡镇企业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培训。接到这笔业务后,吴益格亲自带队到企业去复核账务、编制报表、为财务人员授课。半年后,大信帮助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培训的三十余位学生也全部合格,拿到了上岗证。
从这笔业务开始,大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逐步打开市场,短短三年就在武汉站稳了脚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993年,大信的中外客户一度达到400多家,其业务收入超过了千万元。大信的另一个发展高潮,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证券资本市场超常规快速发展。
1996年,在中注协深圳改革研讨会精神鼓舞下,大信成为湖北首家脱钩改制的事务所。“脱钩改制”后的大信人巧出奇兵,拿下了湖北第一。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进入新千年的大信已经取得湖北省事务所业务收入第一的业绩。
在做到湖北第一的时候,雄心不已的吴益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了“龙头迁京、二次创业”的决定。
进京之后,大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从那时开始,大信成功转型,由一家地方小所发展成为全国性大所,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这一段历史,吴益格说,2003年大信实施“二次创业、龙头迁京”的发展战略后,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也由2003年的4 317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4.4亿元,在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排名中由2003年第21位上升到2008年第9位,在本土事务所中列第5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大信的业务收入已经超过10亿,排名在本土事务所中列第8位。
2011年8月9日, 大信响应财政部特殊普通合伙转制政策,签署了《合伙协议》,完成了特普转制,并实现了顺利平稳过渡,为事务所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
对于如何确保事务所稳健快速发展的问题,吴益格的观点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以“和谐发展”为重点,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上,重视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特别在实行联合、合并、设立分所之时。
人才培养的推动者
2015年11月5日 ,大信与对外经贸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83岁高龄的吴益格以大信党委书记的身份,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书,推进校所(企)合作,培养优秀CPA。
培育人才、用好人才、重视人才是大信的立所之本。大信由三位合伙人、三千元资金起家,在上世纪80年代“国有所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能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到今天的大型所规模,其“法宝”就是“重视人才”。
吴益格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事务所要做强做大,要承担大型高端客户服务,都要靠人才。
吴益格认为,解决人才问题,首先要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各种培养举措,把敬业爱所,事业心强,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培训成栋梁之材,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其次,要重视人才引进,重点引进高端咨询业务人才,抓住“走出去”的机遇,培养、引进外向型高级管理人才。内部培养的人才熟悉企业文化,而引进人才则可以充实新鲜血液,增强软实力,两者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在事务所发展早期,为稳定高端人才以保持发展后劲,吴益格毅然将自己的股份从40%减少到20%,将一批年轻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吸收为出资人,让大信成为全国第一家真正完成脱钩改制的事务所。
近年来,随着事务所持续发展,大信的管理层更加关心员工,本着以人为本、人聚才兴的理念,于2012年先后两次大幅提高全所员工的福利待遇。 通过高管领导让利和增加人工成本支出等举措,提高执业骨干及广大员工薪酬。据统计,一线部门执业领导和项目经理级执业骨干薪酬普遍提高35%以上,一般员工的薪酬提高25%以上。此举受到广大员工的热烈好评,极大鼓舞了广大员工积极性。
吴益格认为,提高审计质量,关键取决于执业人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大信人计划继续加强培训,进一步实施“123人才工程”项目。
国际化发展的践行者
吴益格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积极发展境外业务,开拓国际会计市场非常必要。现在事务所的发展面临“走出去”的严峻挑战。他深感打造一支高学历、国际化、专业胜任能力强的执业队伍迫在眉睫。
但从行业实际情况看,走出境外,走向国际市场,必须首先立足国内,抓好国内市场,把事务所做强做大,占领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等高端客户。这类企业中不少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及控股公司,他们迫切要求国内事务所能为其提供各种审计、税务及咨询服务。国际“四大”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基本上是跟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进入的。现在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借鉴“四大”成功经验,紧跟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而脱离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去探索在境外国外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及办事机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同时,事务所要“走出去”,也要靠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做大做强,集聚高端人才和经济实力作支撑。没有国际型高端人才,没有经济实力作基础,想“走出去”只是空想。吴益格给大信设计的“走出去”战略,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并先后设立以北京为龙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及山东等五大地区业务总部,有计划、有步骤的占领包括中央国企、省属国企、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在内的高端客户。
2007年,大信设立大信香港分所,2009年开始承办三家H股公司年审业务,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2010年11月,大信正式加盟PKF国际会计网络。大信是PKF国际在中国的唯一员所,通过PKF国际的网络支持,帮助中国客户实现全球境外并购、上市等境外业务。
2011年11月30日,中共大信党委成立,吴益格担任第一届党委书记。这些年来,吴益格兼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无论是上大课,还是辅导研究生,都分文不取,还资助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他还捐款100万人民币在武汉大学设立有“大信会计奖学金”与“吴益格会计助学金”。
这位传承历史,秉持“大诚于人,信达天下”的老者,依然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人生的最大价值,他问心无愧。
吴益格,湖北武汉人,193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951年参加工作,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曾任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特别代表大会理事、常务理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等职。2006年,获选湖北首届创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