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媒体传真

《中国会计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2021-12-03 16:53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211126  作者:本报记者 高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印发《<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1——业务质量管理>应用指南》等3项应用指南,与对应的质量管理相关准则同步实施,指导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相关准则,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为更好地落实质量管理准则相关要求,业内人士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结合应用指南,考虑自身业务特质,量身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让准则和应用指南在业务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指导价值。

量身打造质量管理体系

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管理好业务质量,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之一。《<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1——业务质量管理>应用指南》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运行和评价,对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作出进一步明确。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根据5101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要求量身定制适合本所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准则要求执行到位。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质量控制负责人向芳芸表示,事务所的领导层还应营造质量至上的文化氛围,并根据本所具体情况及业务性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和运行进行动态调整,使之不断优化和完善。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角色和职责明确分配给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并对其进行评价和问责,确保承担质量管理责任的人员切实承担责任。

为确保项目质量复核的有效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2——项目质量复核>应用指南》围绕项目质量复核人员的委派和资质要求、项目质量复核的实施、项目质量复核工作底稿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解释说明。

向芳芸分析称:“5102号准则和应用指南首次将项目质量复核单列为一个准则,凸显了项目质量复核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龙平表示,在实施项目质量复核时,有些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及成本)并没有达到基本要求,有的复核人员在复核中甚至是走走过场、听之任之、不了了之。

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事务所需按照准则及指南要求,重新梳理、评估和完善本所的项目质量复核制度,并持续监控项目质量复核制度实施的情况及效果,建立严格的项目质量复核问责追责制度。

向芳芸补充指出,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应认识到项目质量复核是在事务所层次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进行评价,而不是项目组复核的“补偿性控制”;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5102号准则和应用指南要求,明确项目质量复核人员的任职资质标准,安排执业水平高、有担当的人员担任项目质量复核人员;最后,应完善与项目质量复核人员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厘清职责界限、晋升通道等,从制度上保障项目质量复核团队的胜任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提升,不只依靠技术提升,还要依靠搭建高质量的内部管理环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委员会主席陈箭深表示,关注内部环境一是要重视事务所文化的建立,形成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非合伙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增加从业人员的组织粘性,增强其责任感;二是要强调职业道德,除了独立性,也要强调客观和公正,要保持职业正直,恪守职业底线,在利益诱惑面前做到不“见利忘义”;三是要重视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在管理体制上解决“分灶吃饭”的问题,健全符合事务所和合伙制特点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制,还是需要建立合伙人治理,也就是内部制衡机制。总之,质量管理不仅要做到对症下药,还要注重改善内部环境。

为确保应用指南落地施行,张龙平建议,事务所按照质量管理准则和指南,结合本所情况,高起点、高要求、高效度地修改和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手册;狠抓质量管理手册的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全面评估和掌控事务所层面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及其效果情况。同时,投入足够资源落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体化管理问题。

关于一体化的问题,陈箭深也表示,实现实质上的一体化关键是做到“一个锅里吃饭”,即一个利润池分配,如果仅强调“几个统一”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抓住项目层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从项目层面如何管理财务报表审计项目质量,同样值得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应用指南》对准则中的相关条款提供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

1121号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修订抓住了项目层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即项目合伙人负责制,有利于促使每一位项目合伙人在项目质量管理上归位尽责。向芳芸建议,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的培训和督导应强调项目合伙人在项目层面对管理和实现审计业务的高质量承担总体责任,包括负责为项目组营造强调事务所文化和项目组成员行为期望的环境等。其次,项目合伙人应在审计全程实时评估项目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是否满足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最后,项目合伙人应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业务报告出具等关键时点复核与重大事项和重大判断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报告签署前复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以及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书面沟通文件,确保拟出具的审计报告适合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张龙平分析认为,近几年发生的注册会计师受罚的一系列典型案例清楚地表明,事务所的问题几乎都是出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执行上,这充分说明事务所强化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紧迫性。

他指出,这些处罚案例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做到勤勉尽责,审计程序未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到位。对此,事务所要制定制度和采取措施确保项目组层面能够合理保证实现质量管理的两大规定目标,即:一是按照职业准则和法律法规等要求执行业务,二是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

同时,项目组层面要切实把事务所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落实到位,最重要的是把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到位。未按审计准则要求将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的,要引起高度警醒。审计程序执行未到位出了问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加快信息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都在进行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总结出一些经验。

为更好地执行质量管理准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向芳芸介绍,事务所应积极推进以质量为目标的审计业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审计平台和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赋能传统审计,让专业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审计资源更多聚焦舞弊风险较高的领域,提升在“零容忍”监管环境、复杂业务场景和大数据信息环境下应对财务舞弊风险的能力,夯实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基础。

陈箭深在采访中也强调,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对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改进,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还没有真正实现审计程序平台化、数据化。他表示,如果有了数据化审计平台,就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甄别和风险判断,并指导后面的实质性程序,从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系统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在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陈箭深也介绍了一些做法。他强调,在内部的组织架构中,不要拘泥于所谓“总所管分所”的做法,把质量管理的所有资源,全部归口于一个全国统一的职能进行管理,建立覆盖全所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更接近于一线。此外,要强化“全程质量管理”这个概念,即在决定是否要接受委托,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要终止委托,就要有质量管理。如果等到项目现场工作已经完成或者接近尾声时,才通过复核报告和底稿来实施管理,可能为时已晚。

链接:https://api.zgkjb.com/news/shareH5/135577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