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填补审计实践具体业务领域空白
2025-05-13 16:45
来源:《中国会计报》5月9日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吴进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制定的采购、应收、应付、电子商务4项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从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和审计信息化实际需求出发,充分依托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借鉴国际相关审计标准化成果和经验,对数据元进行拓展,并创新性地引入多元化的数据来源。
业内人士均表示,此次发布的采购等4项审计数据标准进一步覆盖审计实践中常见的具体业务领域,填补采购、应收、应付和电子商务领域的空白,还针对电子商务行业特有的业务场景和审计关注重点进行创新性补充,形成通用性与行业特性兼具的审计数据标准框架。
不断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在审计数据领域,中注协提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信息、具体审计领域和特殊行业审计3大板块,每个板块包含若干模块,涵盖审计业务中的各个领域。为此,中注协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在数字化审计方面的成熟度和重要程度,分批次适时推出各模块,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体系。
“此次发布的采购等4项审计数据标准代表着中注协推动的数据标准化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会计系主任张敏具体解释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采购》《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应收》《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应付》与2023年3月27日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销售》一起对“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业务数据进行统一规范。这两个循环是实质性审计程序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数智化转型的痛点与难点,数据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加快这两个审计循环的数字化进程。《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电子商务》则是第一项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类审计业务的数据标准,属于创新性成果。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吴溪表示,此次印发的4项审计数据标准与2023年首次发布的公共基础、总账、销售和银行流水4项审计数据标准章节架构一致,更多的是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且,2023年首次发布的4项审计数据标准与此次发布的审计数据标准均涉及销售和收款循环以及采购和付款循环,正在逐步覆盖一般制造业审计的主要业务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他进一步表示,《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规范 电子商务》是此次发布审计数据标准的亮点之一。电商业务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其特点是数据量大、交易频繁,传统审计方法难以应对。对于电商业务,采用大数据审计方法是必然选择,选择电商业务作为第一个具体审计数据标准化对象非常及时和必要。
着力推动审计数据标准落地实施
采购、 应收、应付、电子商务4项注册会计师审计数据标准属于规范审计数据的技术标准,主要用于审计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数据标准如何落地是中注协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注协将不断探索推动审计数据标准落地实施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调动行业内外相关方贯标积极性。
“根据我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数据标准化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可能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在数智化方面的投入不够;也可能是缺乏数智化人才。”张敏建议中注协采取“边建设边试行”的策略,发布一批,试点一批,避免出现“好的标准不好用”。由于数据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利用数智化技术基于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建设标准时,要“以终为始”,要考虑未来的数据用途。
高校在推动审计数据标准落地实施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张敏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开设“大数据审计”等课程,但是尚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缺乏系统性。中注协和高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审计数智化发展。一方面,中注协应该推动高校在审计课程中融入已经发布的数据标准,支持高校培养更多审计数智化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科研优势,支持中注协推动的审计数智化改革工作,并提炼形成可以推广到国际的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当前,高校正在面对数字化教育转型。随着审计数据标准陆续推出和逐步完善,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审计专业应将各项审计数据标准中的实体关系图引入课程,向同学们形象展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业务环节涉及的数据及其内在关系。这有助于同学们基于业务视角形成较完整的会计审计数据框架逻辑与体系。”吴溪表示,教育界要积极与业界合作,深入调研审计数据标准在会计审计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也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本专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如何实现,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及思考如何解决与应对。
(责任编辑: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