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陈毓圭:拓展香港与内地会计行业的合作为两岸经济互融互促保驾护航
2014-01-07 09:1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毓圭
来源:《紫荆》杂志 2013年第9期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5年来,香港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作为香港“三大”专业服务业之一的会计服务,为加快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各自发展和相互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香港与内地经济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会计服务的支持与保障
香港不仅是自由港,也是东亚重要的金融中心。2012年,香港连续第18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其金融地位排名世界第三。对内地而言,香港也是带动内地经济腾飞的龙头,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不仅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全面增长,也对内地进一步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起到积极作用。自2003年以来,陆续签署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及9个补充协议,将内地与香港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和内地经济的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香港与内地的发展已形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目前,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对内地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内地也是香港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地;香港作为航运中心的地位能得以保持,也与内地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境外融资中心、转口贸易平台和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
香港与内地进一步深化经济的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同时更离不开会计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全面把握宏观经济形势。CEPA使得内地对香港的开放程度远超内地现行的经贸政策,更高于内地签署的其他自贸协议。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5部委联合出台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再次强调“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不仅需要立足内地和香港的实际,分析利弊,更要放眼全球,准确判断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这些都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地整合微观经济信息,通过分析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数据,才能准确判断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合理制定政策并推动落实。其中,会计行业是这些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加强两地的经济治理、防范金融风险需要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环境。内地和香港经济贸易的进一步深化,也使得两地经济资源的流动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密切。据统计,进出口贸易方面,2012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15亿美元,较2003年翻了两番;金融方面,截至2013年2月底,共有15家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了8家独资银行和15家分行;证券市场方面,内地上市公司数量已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4成以上,总市值占5成以上,成交额占6成以上。作为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高质量的、统一的、严格的会计审计标准有利于加强企业风险信息的披露,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优化投资环境和经济环境。
推动两地经贸的真正融合需要会计行业等专业服务的保驾护航。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征收零关税的品种达到14大类1633种,已基本涵盖所有的香港产品;按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标准,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的门类已达149个,占其160个类别的93.1%。在内地与香港经济日益融合的新形势下,不管是内地企业以香港为桥头堡“走出去”,还是港资企业或其他境外企业通过香港“走进来”开辟内地市场,都需要对投资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情况、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对投资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会计行业为港资企业“走进来”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的审计鉴证服务,不仅是企业融资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有效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会计师提供的战略规划、环境分析、兼并重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税务筹划等专业增值服务,更可以有效提高参与两地经贸合作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水平,有效地推动两地经贸合作与交流。
二、会计服务合作开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之先河
2003年签署的CEPA 第一阶段协议,明确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地对香港放宽包括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的准入;2013年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九,在会计、教育、银行、旅游、证券等方面加大了开放的深度。回顾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历程,内地与香港会计行业的合作要求更迫切、合作历史更超前,在合作机制安排、执业领域、制度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达成了诸多共识和成果。特别是CEPA实施后,内地与香港的会计行业更是兼容并包、融合发展、携手共赢。
制度安排奠定两地会计行业交流合作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用国际通行做法管理中外合资企业,1980年12月全国人大发布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发起建立会计顾问处,赋予了注册会计师对中外合资企业纳税申报的核账功能。自1993年起,财政部先后出台《港澳台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暂行规定》、《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常驻代表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的规定,有效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会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2003年以来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的签署,为两地会计行业的进一步交流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2003年至今,财政部先后发布6项规定,持续规范和放宽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内地临时执业的规定,其中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最新《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暂行规定》,把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在内地临时开展审计业务时申请的《临时执行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延长至5年。2012年,发布《关于适当简化港澳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申请材料的通知》,简化了对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业申报材料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CEPA补充协议九,2012年财政部批复同意、2013年1月深圳市正式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暂行办法》,就取得中国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员担任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有关程序、条件、实施时间等进行了规范。这些政策措施贯彻了中央惠港政策导向、支持了香港会计行业发展、便利了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业,有利于加强内地与香港会计服务业的深入合作,促进两地会计行业实现共赢。
两地经贸交流与会计行业执业领域的交流互生互促。1980年,香港与内地合作创办的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了内地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以及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序幕。1981年起,已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国际“四大”先后在内地设立办事处或常驻代表机构,并于1992年起逐步在内地成立了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两地经贸合作的深入,两地会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频繁。2005年,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与有着28年历史的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合并,迈出了内地注册会计师行业依托香港“走出去”的第一步。为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融资,减轻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成本,进一步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同时推动两地会计行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2009年8月,两地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在对方上市的公司可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建议架构》,明确H股企业和在内地上市的香港企业,可以选择以本地会计准则编制并由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目前,共有12家内地会计师事务所获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2013年,共为48家香港上市公司提供了年报审计服务;46家具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在香港或其他境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成员机构或联系机构30余家。
会计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推动两地会计行业交流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内地会计行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和“走出去”的需要,中注协与香港的会计同行在会员服务、考试、人才培养、准则等效等行业发展的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一是在会员服务方面。香港是中注协发展境外会员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中注协在香港的非执业会员已经发展到149人。2010年以前,中注协一直委托香港协进会协助办理中注协香港会员申请入会、年检和培训工作,并在香港积极推广宣传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为服务在港的中注协会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为更好地服务中注协在港会员,2010年,中注协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家海外会员服务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服务有限公司,在香港代表中注协开展包括考试、入会申请、注册、年检、继续教育等工作,以更好地履行为在港会员服务的职能,加强内地与香港会计界的合作。
二是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方面。内地自1991年设立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来,不断借鉴包括香港会计师公会等在内的境外职业组织的考试组织和管理经验,对内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了3次改革和完善。自1994年起,向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籍公民开放了内地注册会计师考试。为服务境外考生,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合作举办考试培训班,鼓励和帮助在港考生了解内地考试情况;1999年在香港设立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场,并依托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组织实施内地注册会计师考试。为进一步推动内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国际化进程,积极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开展考试互惠研究和磋商工作,双方于2005年5月签订《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实施协议》,此后还就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订。目前,香港会计专业人士参加内地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已豁免4科。截至2011年7月1日,中注协豁免香港公会会员考试人数1206人,香港公会豁免中注协会员人数503人。
三是在准则国际趋同方面。1995年,中注协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成立了外方及港澳台专家咨询组,其成员大多数是来自香港会计师公会及国际会计公司的香港专家,为中国审计准则的研究制定提供咨询服务。2006年,中注协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开展了关于内地与香港审计准则等效认同的谈判工作;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地审计准则的等效互认;2011年,签署审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内地审计准则与明晰化后的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同年,又签署了职业道德准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内地与香港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实现等效。香港对内地审计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的认同为内地准则的国际趋同起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在2012年举办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上,两岸四地的会计师行业就统一《国际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文版达成了共识。
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会计同行就已积极协助内地开展会计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1988年,中注协成立后,就派出首批境外培训团赴香港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由香港会计师公会组织香港会计行业的专家为内地同行进行免费培训授课。2006年,中注协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确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为中注协培养约1500名具有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目前已有419名注册会计师获得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格。2007年,签署《香港会计师公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课程奖学金项目备忘录》,合作培养具有香港会计师公会资质的注册会计师,中注协已对其中18名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资金奖励。同时,中注协自2006年启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以来,已选派330名学生赴港实习,占实习学生总数的54.3%;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教师培训项目方面,已2次安排在港培训,还数次邀请来自香港的同行专家赴内地授课。
两地会计行业相互倚重推动中国会计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自2006年起,两地会计行业联合澳门及台湾地区会计师组织,共7次轮流承办两岸四地研讨会,加强对当前会计审计热点问题的探讨和理论上的沟通交流。2013年9月,内地将在青海以“文化·品牌”为题举办第八届两岸四地研讨会。内地与香港互派访问团组,进行定期访问交流,中注协年均接待香港访问团组4次以上。中注协承办了3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会计服务分论坛,并积极组织内地事务所赴港交流,鼓励事务所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或者联系机构,共同服务香港企业,并一同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等。2012年,首届“京交会”上,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与深圳注协签订合作协议;同年6月,中注协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两会国际事务沟通与合作备忘录,确定进一步加强两会在国际事务方面的交流和协作,增强中国会计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
三、进一步加强两地会计行业的沟通交流,为深化两地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内地正大力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的经济社会转型,在大力发展香港和内地经贸合作的同时,启动了深圳前海经济区的建设,为香港和内地的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两地会计行业的共同发展带来了新的前景。两地会计行业需要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两地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要以CEPA和深圳前海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地会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内地与香港在会计服务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如何进一步发展内地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发展内地证券市场与高端服务业,香港无疑是一个示范。要在已有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以CEPA和深圳前海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研究两地会计服务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加强两地会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如准则国际趋同方面,要密切跟踪国际准则的制定、修订进展,并编写适合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的国际准则中文版,积极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国际准则在中国“落地生根”;以共同组织课题调研等方式,探讨如何培养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中注协可定期组团访问香港同行,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同时可考虑签署会员后续教育合作备忘录,为双方会员参加对方的培训课程及学时互认提供便利。在行业监管方面,双方可以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探讨双方合作监管的可能性和领域,推动监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保证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节约审计监管成本。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香港桥头堡的战略作用,推动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内地会计行业将进一步汲取香港会计行业发展的经验,倚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带动内地金融和会计发展的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两地会计行业代表的座谈和互访、推动内地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以香港为平台发展业务“走出去”等方式,鼓励内地事务所加强与香港同行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拓展会计师的业务领域,提升行业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为国家扩大利用外资和有效国际市场提供高端服务,谋求更大发展。
三是加强驻港联络处的建设,进一步服务好境外会员。中注协会员服务有限公司成立3年来,在增强香港会员对中注协的认同感、增进香港会员之间的交流、帮助会员提升专业技能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等香港同行,以及与在港的其他境外职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学习会员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升为会员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在港以及其他地区的境外会员,加强对内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宣传,扩大内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延伸中注协服务会员的触角,为内地事务所在香港开展业务,以及推动内地事务所与香港地区的事务所的沟通和联系,搭建平台、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