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关系
2006-07-21 04:11
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是合理保证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业务准则;合理保证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事务所在制定业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形成书面文件,并传达到每个注册会计师,指导、督促全体执业人员实施事务所内部 监管。在实施业务鉴定时,贯穿业务鉴定的全过程。
事务所内部治理科学机制:是一套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执业风险、质量的管理水平;能够规范事务所内部治理、严格事务所内部管理的规范体系。建立“权益清晰、决策科学、管理和谐、持续发展”的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关系: 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是执行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 内部治理机制是执业质量控制的保障;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防范风险和执业质量控制是事务所发展的生命线,执业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事务所生死存亡。出具报告是事务所最终产品。在制作产品过程中,以防范风险为中心的质量控制制度,合理保证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业务准则;合理保证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恪守执业准则程序。在制作产品流程中,关注产品缺陷所带来的执业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程度。要研究质量控制与风险规避的策略,将防范风险与提高执业质量相结合,尽量避免和预防不必要的赔偿责任。新《公司法》208条第3款规定了失信事务所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执业质量差,意味着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差,也就是事务所最终产品差;产品差,客户(使用者)能满意吗?如果不慎出了个虚假或不实的伪劣产品,就受到处罚, 赔偿经济损失。执业质量好,意味着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好,事务所最终产品能使客户(使用者)满意,客户(使用者)才能心悦诚服地认可事务所的服务价值,仰慕事务所的声誉和品牌,自然而然成为“好再来”名牌事务所。只有高水平的执业质量,才能打出事务所优质品牌。
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主任会计师及其领导层以质量为导向做出质量控制制度政策和程序的示范,形成内部文化。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合理确定管理责任,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执业质量;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投入足够的资源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形成相关内部文件;实现质量控制的控制目标。合理保证执业人员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保持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独立性。
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实行统一的执业标准和质量控制程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执业水平,加强事务所内部管理,实现业务质量的有效控制,是事务所发展的生命线。只有高水平的执业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维护事务所独立、客观、公正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信得过、打得响的优势品牌。
事务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必须处理好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关系。只有做好防范执业风险,才能控制好执业质量。只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内部治理机制,才能保障好防范执业风险,提升执业质量。目前执业质量控制方面,国内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都在向国际标准趋同。规范事务所内部治理,建立内部管理的规范体系是事务所当务之急。
首先,事务所内部权益清晰,要有透明度的以绩效为基础的利润分配制度。完善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关键在于解决事务所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力与利益的分配问题,只有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协调与平衡,事务所持续健康发展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审计与专业服务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凡经批准注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师、土地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等相应执业资格的,都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成为股东。主要强调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事务所是以智力资本为前提基础,一定要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用制度来保障人合的基础,实现和谐治理。其次才是入股资本。这符合执业人员 基本要求,大部分执业(专业)人员成了股东,成了主人翁。2005 年,中注协发布了事务所章程协议范本,用法律的形式、有效的合约来明晰出资人(合伙人)的权益。特别要明晰退出的条款,以解决不一致情况下的纠纷问题。如有些事务所在章程中特别强调股东入股、退股条款:新股东在购买股权时应将出资交到事务所;退股时事务所以现金方式将50%支付给退股的股东,另外50%转应付款在转股满一定期限、转出人在本所承办的业务没有出现经济赔偿的情况下,清退全部出资;如果退股人承办的业务出现经济赔偿责任,首先要确定其性质,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是故意违背事务所的章程、制度给事务所造成的损失要用暂存款进行赔偿。即使退股人转让的出资全部取回,一旦发生经济赔偿责任本事务所保留对退股人的民事追索权利。在执业涉及诉讼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时,先由事务所从提取的风险金垫付,然后追究当事出资人的责任,并以其在事务所的权益进行抵偿,不足部分由事务所提取的风险金赔偿。目的是要求全体股东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提高风险意识,控制执业风险,按照执业准则执业。
股东分布既要有比较稳定大中层次的股东,又要有多元化小层次的股东,层次的比例要适宜,它涉及到分配制度,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是最敏感的问题; 分配制度 应该有足够的透明度,包括:尊重股东(合伙人)的知情权,查阅账簿的权利,给不参与管理的股东们一个透明度。尊重股东价值,应当让股东们分到钱,注册会计师本身就是商人,只不过比普通的商人更专业,更有社会责任意识,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事务所员工的薪酬制度主要采用的是固定工资加提成、固定工资加奖金两种模式,固定工资水平相对稳定,晋升主要依据员工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年限。但是,许多事务所没有每年定期考核晋升制度,或有制度未能很好执行。多数事务所员工固定收入部分比重较低,定期考核晋升制度不完善,或未能有效实施,合伙人或部门经理对员工弹性部分的收入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分配透明度不高。事务所分配制度应提倡在公司法中以按资分配的原则下结合考虑以执业人员智力投入为主的,以绩效为基础的利润 分配制度, 使执业人员清楚地明白完成该项业务应得的报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只有分配透明,财务公开,就能避免员工之间互相猜疑;大家就能安心地把份内工作搞好。
其次,事务所决策科学。对事务所决策而言,要遵循“ 内容合法,程序严谨”的八字方针。程序严谨,就是自我保护。事务所各级组织的权力划分,按照公司法的基本原则结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制定出各级的议事规则,有事论事,按程序按规定去办,特别是表决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应相互制约,在制度上对大家的保护,特别是人合密集型的产业,以人为本,要强调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合作。大多数事务所能按在章程中规定执行,照章办事,一视同仁,深得人心,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这样组织团队具有战斗力、凝聚力。
再次,事务所内部管理和谐。 科学发展观在规范与发展之间更加注重规范,强调发展是目标,规范是前提,法制是基础,和谐是关键。打造事务所品牌的过程就是对事务所成功管理的过程。决定事务所良好的治理因素:一个是好的制度,一个是好人。对公司乃至事务所来说,问题出现在制度上还是人的层面上?良好的管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它能造就出色的注册会计师队伍,能造就出名牌的事务所。健全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时间成本管理、后勤支持管理、客户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自律监管更大的好处是能够达到法律监管和行政监管所不能达到的角落。自律,就是内部的相互监督。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谁违反职业道德、执业规范的要出局,事务所要通过好的管理模式形成合人合力、保证质量、树立品牌,以此来吸引客户、吸引员工、吸引合并伙伴,达到管理和谐的目的。
最后,事务所持续发展。事务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提升内部治理机制的过程;事务所的竞争能力、服务水平和承担风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对平稳发展之后,就扩大自己的规模或考虑联合、合并,以适应大型客户的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强强联合、中小联合以及兼并收购发展集团事务所等方式,组建具有一定品牌的集团化事务所,实行跨地区的同业联合,可以与国外著名会计公司合办事务所,利用其庞大的业务网络、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机制,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在国内外会计服务行业中形成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组建一定数量的大型事务所是我国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一句至理名言,可以作为事务所的座右铭:一流的事务所必须有一流的价值创造,一流的价值创造来源于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服务质量取决于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员工队伍有赖于一流的管理团队,一流的管理要依靠完善、有效的制度保障。它恰到好处说明了“事务所内部执业质量控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