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贯彻国办56号文件>媒体报道>系列报道之四

《中国会计报》:人才战略吹响注会行业大发展“集结号”

2009-11-24 02:50

 

 

    2009年11月20,《中国会计报》以“人才战略吹响注会行业大发展‘集结号’为题,对中注协学习贯彻国办56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强行业人才培养进行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21世纪最缺少的是什么?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广为流传。人才,是21世纪的竞争力,注册会计师行业更是如此。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已取得丰硕成果,为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而现在,人才培养工作又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巩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行业人才建设步伐、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出去集结号吹响了。

提出人才战略,强化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
  作为注会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人才培养工作伴随着行业整体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和进步。尤其是20056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三十条)的颁布,全面启动了行业人才的培养战略,对于促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迎来了发展与完善的新阶段。
  首先是一系列人才培养制度的逐渐成形:2006913日,《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正式发布,并于200711日起实施,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2007年,中注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这是贯彻实施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的又一重要举措,是行业人才三十条提出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提高行业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对于推动行业人才教育、考试、培训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提高行业人才培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008916日,中注协又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补充规定》,拓展了学时认定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了总分所内部培训资格等问题。在《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的指导下,各地方注协制订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制度。
  随着制度的建设并完善,各级培训主体的目标明确,我国注会行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地方注协培养事务所骨干力量,事务所培养业务骨干的人才培养责任体系。
  此外,中注协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提升人才培养的理念,深化机制建设,通过机制的建立完善,增强培训动力,保障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已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建立注册会计师自觉参加培训的指导和激励机制,由过去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建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助学机制,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建立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做到教学相长、学用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用人单位资助培训与服务年限相挂钩的制约机制,进一步调动事务所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并资助CPA专业方向院校,打造行业人才摇篮
  从1994年开始,中注协先后在23所高校中设立了CPA专业方向,并进行指导监督与专项资助。到目前,这些院校共培养CPA专业方向学生1.5万人,成为行业后备队伍的重要来源。
  为了进一步推进CPA专业方向建设和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2006年、2007年中注协对20多所CPA试点院校进行了教学质量实地评估,对各院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定量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院校予以淘汰。目前有19CPA专业方向院校获 得了专项资助,这标志着CPA专业方向有进有出资助机制的初步形成。
  为提升CPA专业方向的师资质量,中注协多次举办师资培训班。2006年至2008年,与ACCA合作举办3“CPA专业方向师资培训班,对CPA专业方向院校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分别进行了为期1个月左右的专业课程培训。
  中注协还注重课程建设,开展课程研讨。20075月和20086月,中注协先后举办CPA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审计、财务管理)教学研讨会,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研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上述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社会声誉,注册会计师专业更成为高考热门的报考专业,录取分数在多数学校位居前列。良好的生源、强大的师资队伍使CPA专业方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相关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专业方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型行业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注会行业建立了以中注协为龙头,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各省级注协为支柱,兼顾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培训,以远程教育为基础,面授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培训体系。
  按照三十条要求,中注协负责行业培训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组织推动工作,具体承担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远程教育培训、委托国家会计学院面授培训等培训工作。地方注协发挥了行业培训的支柱作用。各事务所针对业务及项目的特点,组织专题培训,将培训与业务结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执业水平。
  此外,北京、上海和厦门3所国家会计学院作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了大量的面授培训工作。中注协在委托3所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培训班过程中,对国家会计学院的委托培训机制进行了创新尝试。三院年均举办注册会计师培训班40期左右,年均培训学员7000人左右。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和远程传媒技术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培训的教学手段革新创造了条件,中注协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建立了全国范围的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目前,中注协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远程教育教室,并很好地发挥了远程教育网的作用。2006年至今,中注协共举办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近6万人次。
  中注协根据近几年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贯彻实施新会计审计准则,开发了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审计案例。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手段的一大创新,有助于提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培养注册会计师充分利用职业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拓宽领军人才培养渠道
  中注协借助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境外职业资格,以此为依托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国际认可打开通道,为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在2006年,中注协先后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签订合作备忘录,启动了英国特许会计师合作培训项目(ACA香港注册会计师资格项目(QP,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取境外资格搭建平台,提供资助。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0 名注册会计师报考了这两个项目,其中约50人已经完成了全部或者阶段性考试科目。
  从2006年开始,中注协与澳洲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展了澳洲注册会计师联合培训项目(IPP,选派国内优秀注册会计师赴澳洲培训,并参加澳洲会计师公会组织的资格考试。目前已经选派3批共33名学员培训,其中前两批27位学员均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通过考试,取得澳洲注册会计师资格。
  同样是在2006年,中注协首创了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同步打造国际化后备人才队伍。目前,中注协已选派4批共335名学生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国际会计公司实习。
  五大举措贯彻国办文件人才精神
  今年10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简称国办5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为巩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行业人才建设步伐、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出去吹响了集结号
  在国办56号文件的行业发展主要目标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诚信执业、素质过硬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对此,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表示,国办56号文件的发布,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高度,为加快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国办56号文件对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我们要以国办5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行业人才战略实施5年来走过的道路,发扬光大已有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健全以领军人才培养为先导,以诚信道德和专业素质提升为核心,以继续教育制度为支撑,以CPA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战略体系。
  第一,要紧紧跟随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总趋势,狠抓行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是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财务资源、政策资源和研究资源的大力投入。二是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领域和渠道,增强注册会计师国际服务的能力。在加强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国际会计公司合作的同时,积极选派行业优秀人才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提升人才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领军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多维度,对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实行分类、定向和跟踪培养,针对各自特点和定位,量身打造专业型、管理型、社会型领军人才。
  第二,继续深化CPA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夯实行业后备人才的基础,继续实施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扩大境外实习面,支持完善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推动提升教育质量。
  第三,继续完善新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支撑,以国际化为导向,完善新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考试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标杆作用和引导作用。
  第四,深化CPA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深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加快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第五,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和发展机制。积极指导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改革完善人力资源制度,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激发事务所开展人才培养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事务所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着力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加快建立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企业文化。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