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行业走出去信息>国家有关走出去
宏观信息
>相关政策信息

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系列评论之二--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战略

2007-12-09 08:28

商务部网站 2007-12-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对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世界服务业发展出现了新趋势新潮流,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趋势进一步加快,发达国家已完全确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在OECD的30个成员国中,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也达到了69%;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向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据世界银行统计,中等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由1990年46%提高到2005年的53%。如俄罗斯服务业比重由1990年35%提高到2005年的56%;墨西哥服务业比重由64%提高到70%;印度服务业比重由41%提高到54%;菲律宾则由44%提高到了53%。服务业发达与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服务业成长的主导因素。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还使高新技术向传统服务业产业不断渗透,高新技术被广泛用于改造传统产业。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批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行业崭露头角,如以商务服务、健康、教育、法律、咨询等为主的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开始出现,并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数据处理、科技中介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已成为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改善了服务业自身结构,而且提升了其他产业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在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生产者服务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越发达,这一现象越是明显。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达40%左右。如果其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70%,那么,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就接近30%。同时,一些跨国公司由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500强企业中,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比例数已经达到56%。

服务业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近10年来,服务业正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表现在:一是拉动经济增长。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属于为企业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也主要得力于其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印度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增长幅度达到了9.5%,超过了其8%的经济增长率。印度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更是为印度的GDP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推动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随着现代服务业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品结构也呈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产业组织在经历了工业时代跨国化后,在服务经济时代正在出现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协作化新趋势;第三,发展中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提高了劳动力素质结构,从而为经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后起国家发展战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为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偏低,2005年,调整后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40.3%,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5%左右的水平;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仍以旅游、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为主,以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及科技服务业等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普遍较为落后;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服务业外资占我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远低于制造业,这一结构与国际趋势恰恰相反;体制、政策上的不足和管理障碍也制约了服务业发展和升级。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点,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方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迈上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台阶,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类似的阶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特别是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按照我国现有工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约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日益明显。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高的服务也是发展的重点,例如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社会公共医疗服务业。这些产业都是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民福利息息相关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