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行业走出去信息>国家有关走出去
宏观信息
>走出去要闻

中国石油企业再次走出去

2009-05-08 04:53

 

来源:www.li-yin.com.cn 作者:中国机械资讯

  中国石油企业近些年历经风雨才认识到,后生晚辈要在国际石油业占据一席之地,需要的不仅是财力和雄心。

    目前,现金充裕的中国公司再次掀起收购潮,希望利用资产价格低企的时机。但这一次他们的策略更讲究政治技巧。他们或者与渴望进入受到严格规管的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合作,或者利用政府的强大财力支持,扫清在目标国遇到的障碍。

    在正在演绎的最新版中西石油企业求爱记中,壳牌(Shell)上周表示,它一直在与中国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中石油(PetroChina)和中石化(Sinopec)——洽谈联手竞标伊拉克油田开采权的事宜。

    中国石油集团及其他自然资源企业充分认识到,当前是低价收购优质业务的好时机。中国企业今年公布的232亿美元海外收购中,几乎全部投向了矿业和能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已表示,未来数月希望在非洲和南美进行大笔交易,并希望给予旗下上市企业更大的灵活性,以实施海外收购。鉴于中国政府日益担忧能源安全,打算进行收购的公司绝对不会少了官方的财力支持。

    中国公司有可能直接竞购中小公司,尤其是那些技术有吸引力的公司,或者投资于友好国家的油气项目。中石油上周五表示,将以不超过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邻国哈萨克斯坦一家石油集团的部分股权。

    在新勘探机会有限的环境下,中国高管也清楚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政治障碍。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本月表示,许多西方国家不希望油气资产落入中国公司手中。“多数政府并非真的在推动自由贸易。政治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家,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表示。

    因此,中国企业也在寻求与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进军新领域。譬如,中石油正在与道达尔(Total)商谈在委内瑞拉成立一家合资勘探公司。

    Mirae Asset Financial驻香港的能源研究主管Gordon Kwan表示:“通过与石油巨头合作,中国公司更有可能在海外达成交易。”

    “如果独自前往伊拉克,中国公司可能没机会拿到项目,因为伊拉克政府会顾虑西方强国的看法。”

    出于同样的心态,中国近期达成了两项引人瞩目的“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国向两家俄罗斯石油集团提供250亿美元贷款,换取每日30万桶的石油。在巴西,中石化和中石油将可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购买最多每日16万桶的石油,后者则获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 100亿美元的贷款。

    由于这些石油将按市价出售,即期效益看起来并不明显。但在俄罗斯那笔交易中,中国希望这笔贷款将说服莫斯科同意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分出一条支线,通达中国北部地区。

    在巴西,中国渴望参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新发现的可能规模庞大的离岸石油储备,如能参与其中,也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深海勘探方面的专业技能。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邓丽嘉(Erica Downs)表示:“中国公司和中国政府很清楚中国公司海外收购尝试所显露出的经济国家主义。因此,他们可能认为,“石油换贷款”更合项目所在国的口味。”

    尽管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中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但由于中国企业垄断了国内产销市场,迄今外国在中国的投资相对较少。

    但一些外国公司热衷于与中国合作,渴望借此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壳牌参与了中国两个油气项目,并希望进入零售市场;而英国石油(BP)在中国设有塑料和物流合资企业。

    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另一个吸引力是,在跨国公司股息倍受压力之际,中国公司拥有稳健的财务状况。

    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分析师汤姆?埃拉科特(Tom Ellacott)表示:“现在是现金为王的时候,这会打开机会之窗。”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