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首届“京交会">"1+3"论坛>主论坛

“京交会”会计服务主论坛嘉宾发言稿(四)
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副局长邬红兵在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主题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2-06-11 09:09

 

中央企业走出去与会计服务

——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副局长邬红兵

在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主题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26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对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本人也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本次论坛,与在座各位领导和行业专家们一起分享会计服务行业国际发展成果和经验,共同研讨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刚才,北京市人大吴主任、李勇副部长等领导的精彩主旨讲演,既全面客观总结了会计服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成绩,也为会计服务行业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中央企业“走出去”与会计服务这个话题。

一,中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管理不断提升。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央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毫不动摇”,深化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净利润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约6%,应交税费总额近1.7万元,同比增长近20%,入选2011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的中央企业达到了38家,比2002年增加了32家。

中央企业在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的同时,经营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整体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国资委评价局通过积极推动中央企业率先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大力规范中央企业选聘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中央企业审计质量的管理,推动中央企业构建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和举措,中央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不断加强,会计核算不断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离不开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服务。借此机会,代表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和沈莹局长,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长期以来为中央企业提供优质审计和咨询服务的会计行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监管不断规范。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经营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央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多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决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加速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境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业务模式实现了转型升级,一批中央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迅速成长,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国际竞争力上取得明显进步,跻身全球的竞争行列。

“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了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提升国际经营水平。在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上,王勇主任结合中央企业实际,进一步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并把着力提升国际经营水平作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五大战略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走出去步伐,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全球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着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学习与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肯定中央企业“走出去”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央企业在“走出去”的形式上更多的局限于产品输出、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融资形式单一,合作方式方法有待拓宽,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国际经营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个别中央企业在国际并购等决策中竞标不够充分,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失败案例也时有发生。境外资产运营中也存在着风险意识不强,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境外资产的监管,境外风险的防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此,国资委近期制定出台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配套文件,旨在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规范,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产权管理和投资管理,依法维护境外国有资产权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会计服务行业不断做大做强,实现科学发展。2009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启动做大做强战略,步入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加快资源整合,提升执业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对推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加快行业发展速度,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9月,中注协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56号文件指导行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五年规划中,专门指出了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步伐,提出全面提升事务所“走出去”能力,鼓励事务所发展国际网络,完善服务扶持措施和提高行业国际认可度等政策措施。

近年来,会计服务行业在56号文和五年规划的指导下,抓住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重组整合、特殊股东股份改制,加强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和举措,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管理不断规范,逐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大、质量优、资信良的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群体。与此同时,通过自己组建国际网络,加入知名国际会计公司等多种方式,中国事务所“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一大批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得到国际客户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国际业务份额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逐步显现。

四,中央企业“走出去”与会计服务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会计公司持续不断地提供优质的审计和咨询服务。会计服务作为高端的服务行业,其拥有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是中央企业“走出去”必须依托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央企业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资质、国际水准、国际视野和国际执业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精通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高水平注册会计师提供优质的服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战略规划,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收入、利润所占份额和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对外收购、兼并、重组、投资等各类经济活动将更加普遍。这也为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与会计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基础。在此,我也真诚地希望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按照56号文件和五年规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审计质量,不断完善审计方法,持续改进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监管机构的要求,规范执业,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和“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的会计服务,实现中央企业与会计服务的互利共赢,共同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会计公司的目标而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