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中天运:跟随央企“走出去”
2012-05-28 04:08
“京交会”系列报道之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⑤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2年5月25日
有人说,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鱼水关系”,当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纵横捭阖时,他们自然渴望看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
来自非洲的木雕小象,来自澳大利亚的精美木刻……在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主任会计师祝卫的办公桌上,放满了他的同事们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工艺品。
从东南亚、非洲、南美、香港,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从中国有色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到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华孚贸易,过去几年来,随着中天运服务的央企客户逐步增加,“年仅11岁”的中天运紧跟客户走出国门的步伐也日渐频繁。
“出国”这一在以前被视为少数派享受的一项福利,逐渐成为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跨境出差,所以,祝卫桌上的工艺品也越来越多。
央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有人说,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鱼水关系”,当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纵横捭阖时,他们自然渴望看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
“去年,中国水利水电在海外的200多个工程项目中,大多数都是由中天运帮助我们完成的审计,随着‘走出去’的阶段越来越深入,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9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组建而成)总会计师孙璀说。
据孙璀介绍,近几年,中天运与他们的海外业务合作主要是通过提供境外资产(境外项目)的延伸审计服务,加强境外资产管理。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天运服务的另一个央企客户。 “几年前,当中天运还是我们的非主审所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是一家有前瞻性眼光的事务所——他们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境外服务人才,这让我们非常放心。”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丁文大说。
“中天运在对海外并购的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境外企业的审计和管理咨询、被投资企业的年报审计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和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成为海外并购的有力保障。” 丁文大说。
与中天运的合作中,丁文大发现,本土所的执业质量不亚于“四大”,甚至对国内会计准则在技术层面上掌握更加娴熟,理解更透彻。
让丁文大感触最深的就是本土所的“敬业”精神。一般来说,年报审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事务所通常在春节期间就得出发,赴赞比亚、刚果等非洲国家审计来回路程就要4天。在现场审计期间,由于人手不像在国内那么充足,基本上海外审计人员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倒时差的时间,但他们每次都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需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丁文大说,“与中天运的合作过程中,我们非常放心,也坚定了长期合作的信心。”
客观而言,本土所在非传统业务上还与“四大”存在差距,而且,拥有品牌溢价效应的“四大”在海外资本市场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产业园的子公司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赞比亚分所保持合作。
近年来国务院要求加强对中央企业境外资产、财务状况的监管,这就涉及到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审计监督;从境内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多央企到海外发展,也希望能够得到国内所提供的海外服务,特别是财务咨询和税务服务。
孙璀指出,未来几年,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希望本土所能提供多元化服务。
“比如,在税务申报和日常业务咨询上,我们通常请当地的会计公司做纳税筹划,海外企业这方面的需求比国内企业更多,如果本土所有能力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们之间的合作会更顺畅。”孙璀说。
“另外,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的财务分析和战略分析的需求、对海外资产和企业运营情况实施风险控制的需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对成本支出的控制等,这些都是我们‘走出去’过程中的迫切需求。” 孙璀说,事务所可以随着中国的企业一同“走出去”,在一个国家发展几个大企业的分支机构作为客户,就可以支持事务所在当地的运营。
对此,丁文大也表示认可,“从长远考虑,本土所应该提供结合当地特殊财务、税务政策及国内会计准则要求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服务,为央企提供有效支持。”
“未来,希望事务所能够结合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各项政策,站在一定的高度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孙璀如是说。
事务所:“走出去”的思考与困惑
当前,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对掌握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具备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方面进行储备,同时也在与国际大所进行频繁交流和合作,为国内企业对外并购业务以及日后进行国际业务承揽做着积极的准备。
但是,祝卫也意识到“走出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以境外审计为例,其复杂程度较高,审计人员不但要面对多国语言,还要审核各类国外的票据,这就对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境外审计人力成本较高,然而,中天运在最初给央企做境外审计时,大都是赔本赚吆喝。
“即使赔钱也得做,一定得‘走出去’,这是大势。” 祝卫说,一是为扩大事务所的社会影响力;二是为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三是去学习语言和沟通。
谈及当前境外审计的最大问题,祝卫认为,伴随大型企业“走出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并没有实现国际化,由于当前境外审计项目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导致事务所的收费过低,因此,要与国内的收费政策要有所区别。
“境外审计如果仅仅按照资产量收费,显然是不合理的。比方说,可以根据整个项目的难易度、项目的利润率或者根据事务所派去审计人员的层次等,同时参照国际同行的收费标准。”祝卫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境外收费的国际标准,使事务所收费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既懂外语又懂业务与管理的综合化人才的缺失也是瓶颈之一。“有些人外语好但组织能力差,有些人是业务骨干但外语不好,而从外国语大学的会计系毕业的本科生出路很多,他们也不太愿意选择性价比不高的事务所。”中天运副总经理李钰说。
事务所人才流失也是中天运面临的另外一个瓶颈。“比如我们派到国外的10个人,可能就回来4-5个,有一些人经常被大型企业留在当地。”祝卫说,高端国际化人才的流失也是当前的严峻现实。
尽管步履艰难,但祝卫坚信本土所完全有能力适应国内企业海外业务的需要,“我们以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为契机,在人才储备、业务拓展、质量控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同国内企业共同走向国外市场。(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