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人才队伍建设年>最新动态

国际化之旅

2014-11-03 02:56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聂琳

                  

8月的英国已是初秋,怀着对知识的憧憬与渴望,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后备)人才金融审计方向第三期学员来到英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境外培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在这里亲身体验了培训的点点滴滴。在英国期间,我们主要在三类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师团体与监管机构进行了培训,结合目前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国际化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英国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

此次英国之行,我们先后在中行伦敦分行与子行、工行伦敦子行、汇丰银行总部、苏格兰银行接受了培训。从汇丰银行提供的培训资料来看,工行在总资产规模、一级资本排名、市值、税前利润等财务和监管指标中名列前茅,但是中国银行业在海外的经营仍然处于较初期的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2013年《银行家》杂志,数据截止日2013930日)

从中行与工行在英国的经营状况来看,中行伦敦2014年上半年在英的经营收入为1.2万亿英镑,实现净利润7400万元英镑,工银伦敦2013年总资产为40亿美元,税前利润4000万美元,尽管近几年海外市场在不断发展,但整体经营规模较小;从中行与工行在英国的经营范围来看,中行与工行在英国主要经营范围为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如:零售业务种类包括借记卡、汇兑、账户管理等;公司类业务种类包括银团贷款、双边贷款等,产品主要偏重于结构性的商品融资;从中行与工行在英国的客户对象来看,中行与工行的主要客户对象是华人群体或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在英国公司。中国银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期,发展主要立足于中国,向外扩展,主要经营与中国经贸业务相关客户的传统业务。中国银行是中资银行业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但其目前只在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全球32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服务,按照通常意义上的国际基准,这家中资银行仍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本土银行。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收益占集团总收入不足27%

尽管汇丰银行从财务指标与监管指标来看可能不如工行,但是,汇丰银行从网络覆盖、客户与服务、全球战略、企业管理、海外经营等方面来看,更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1865年发源于香港的汇丰银行截至20139月底,在欧洲、亚太、美洲、中东及非洲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6300间附属机构,客户约5400万,已经建立了多维度矩阵式的全球管理模式,海外经营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50%左右。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性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1.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所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监管环境。汇丰银行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离岸金融、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方面积极有效的制度与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香港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从中国银行业在海外的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银行业目前主要依托于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由于中国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离岸金融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梳理与完善的领域,利率、汇率、离岸金融等方面离真正的市场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方面导致中国银行业缺乏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洗礼,在海外经营中可能需要更长的适应与调整时间;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国银行业本土人才可能难以承担海外发展的重任。当然,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努力,放宽资本管制,逐步实现利率与汇率市场化,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政策未来将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经营提供制度依托与保障。

2.从银行业经营管理来看:

1)国际性大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国际管理经验,能在清晰的战略与稳健的框架下梳理、搭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在汇丰银行培训时,中国事务部郭中宝给我们讲述了汇丰银行的市场战略选择。汇丰银行曾经由于网络太多,整体经营收益不理想而进行了滤网式的战略调整,从策略上的关联性和当前回报的吸引力两个层次,包括关联度、经济发展程度、盈利能力、效率性、流动性、金融犯罪六个方面对全球的银行网点进行了筛选,本着国际性的网络连接应当连接重要市场,选择与创造财富最相关的市场,只在达到盈利规模的地区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三个维度确定了母国市场、重点发展市场、集团网点市场和小型市场,清晰的战略定位与战略部署帮助汇丰银行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国际性大银行的发展得益于清晰与稳健的国际化战略的选择与定位,得益于长期的国际经营管理经验,这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2)国际性大银行在并购管理方面的经验也比较突出。在汇丰银行期间,郭中宝向我们介绍了汇丰的发展史,可以说汇丰银行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全球扩张、并购和成功整合的历史。尽管其中也有失败的案例,如2003年收购美国的Household,但是在多数并购中汇丰银行都能较好的完成企业整合,实现文化融合。郭中宝提到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分尊重原有企业,并以收购Midland银行为例作了阐述。他指出,收购Midland银行之后,汇丰银行并未对Midland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层、内控制度、员工等,目前Midland银行中还有很多工作了2030年的老员工,这些员工都是当初收购Midland银行留下的。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香港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文化背景等很多方面都受英国的影响,因此,能较快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中。而就中国银行业的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银行业的国际化更多地采用了谨慎的态度,通过设立海外子行、海外分行等模式进行,基于中国企业及其业务的国际化而国际化。当然,也在尝试性地采用并购的方式,如工行收购标准公众银行。

3.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目前的国际性大银行均来自于欧美、香港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较早推行市场经济,参与国际交往与国际竞争,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国际经验;另外,这些国家很多都是以英语或使用与英语属于同一语系的其他西语作为官方语言,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语言方面存在优势。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才刚刚起步,在制度安排、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与国际化的大银行还存在一些差距,这其中有经营管理模式不同所引起的,也存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国银行业也可能基于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走出不同的国际化道路。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金融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将越走越远。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

在英国培训期间,我们在包括普华、安永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中型事务所国富浩华接受培训。普华伦敦办公室向大家介绍了普华的全球网络、审计中的数据鉴证、非财务信息鉴证等内容;安永向大家介绍了安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国富浩华向大家展示了事务所分级分层培训。结合目前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的实际情况,谈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1.公司治理结构。在财政部、中注协推动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的引导下,部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规模不断上升,如瑞华、立信已经代替原四大,跻身前四,成为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设立了海外分支,或通过海外并购,逐步向国际化发展。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治理并未得到同步发展。在做大过程中,不断的加盟店式的并购,未解决公司治理深层次的问题,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事务所在制度协同、利润分享、人员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普华期间,普华伦敦办公室合伙人江淑伟介绍了普华公司制的管理机制。普华的治理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全球网络所的管理。为了有效管理各成员所,普华设立了网络领导团队(5人)、战略委员会、网络执行团队、全球董事会(18人),其中网络领导团队负责普华全球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战略委员会负责全球战略的制定与协调;网络执行团队负责战略的执行,以及在审计、咨询和税务重大方面的合作;全球董事会由全球合伙人选举产生,负责普华全球的治理,监督普华全球领导小组和批准全球的相关政策;第二层次,各成员所的运营管理。普华各成员所的执行团队负责成员所的日常经营管理;内部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团队的日常经营管理;战略委员会在全球战略委员会设定的既定目标下,制定各成员所的战略。这种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为普华全球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多数本土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已初步建立了人才培养制度,如每年组织事务所各级别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派遣员工参加中注协、地方注协组织的人员培训,但是这种培养不系统,培训形式相对单一,仅为现场授课,另外,培训内容多局限在专业知识领域,对于软性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在安永伦敦办公室期间,安永伦敦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安永的培训体系。在安永网络平台上,有针对各级别员工的课程,部分是必修课程,部分为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程,员工在系统中选择希望实现的目标,系统将自动推荐在线课程,课程设置并不局限在专业知识方面,软性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关注,如:领导力、沟通技巧、客户关系管理等。培训方式较为多样,除了线上培训的方式外,还有现场授课等,现场授课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在传统的授课中会加入讨论环节,也有角色互换等授课形式。在国富浩华培训中,国富浩华伦敦办公室Steve Gale介绍了国富浩华的培养方式,除了分级分层的培训体系外,还谈到了后续跟踪培养模式。如: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在经过初步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后,应定期与审计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沟通学习到的内容、体会等,指导老师有义务帮助员工更快、更好的成长。这些人才培养的方式、内容、手段等都是值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和借鉴的,尤其对于致力于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

3.品牌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的本质是人和文化,在所有合伙人共同认可品牌的前提下,实现的人和经营。四大的发展历史体现了这一点。在四大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的并购都体现出公司制的人和文化,都是被并购公司及所有合伙人完全认可四大品牌文化的前提下,全面接受四大现有的公司制的治理结构、内控流程、专业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实现的。这种强势的品牌建设与品牌意识也使得百年四大品牌得以传承。本土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过程中可能缺乏的正是这一点。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合并后各地办公室出现利益纷争、财务不统一、专业标准不统一、质控不统一、培训不统一,有些还出现印章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难以做强的重要原因,也即并未建立共同认可事务所品牌的人和文化,这种人和文化的缺失导致合并仅是简单的加总,仅是简单的加盟,而并未实现真正的公司制管理。

4.研究建设。去年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期间,普华咨询业务部人员给学员讲述的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及在商业银行的流程再造体系,给我很深的震撼。在普华伦敦期间,信息化鉴证业务团队负责人、非财务信息鉴证业务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普华在信息化鉴证服务和非财务信息鉴证服务方面一些研究成果,给我的震撼更大。可以说,在新业务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他们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当大家还在关注审计市场这块小蛋糕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关注非财务信息鉴证业务、拓展高端咨询业务等,而这些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所欠缺的。目前多数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经营模式、结构都很类似,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事务所之间缺乏差异化的经营,也缺乏对新领域或细分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在事务所国际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手段及经营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加入大中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其成员所;在海外设立办公室等分支机构;并购海外会计师事务所。而对于某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当然,任何现状的形成都存在其历史原因,选择适合其国际化的道路,加强在更广阔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这样会计师事务所才能越走越远。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国际化

在英国期间我们在ICAEWACCACIPFACIMAICAS等协会接受培训,每家会计师协会都有各自的特点,ICAEW的深沉、严谨,ACCA的市场化、CIPFA的不断改革与突破、ICAS的承诺精神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结合中注协的国际化谈谈几点感触。

1.考试的国际化。在各协会培训期间,我们了解到各协会的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大同小异,但体现出以下特点:(1)考试课程涉及的面较广,并强调工作经历;(2)教材涉及的内容较广,除了介绍所在国家的情况,也会涉及典型国家与市场的情况。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择都体现出国际化的思维与特点,鼓励学员以国际化的视角考虑相关事项,这有助于学员在未来的国际执业中能较快融入;(3)考试形式均为开卷考试,考题答案较为开放,强调应试者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是值得协会在国际化的建设中借鉴的。

2.后续教育方面。在ICAS培训期间,相关人员向我们展示了ICASE-learning的情况。ICAS给会员提供网络分级分层培训课程。根据会员的要求,提供各类专业培训与软性技能培训。同时,ICAS在网上向会员免费提供月度期刊,发布研究报告等。这种完善的网络培训体系给学员提供了便利的系统培训服务。另一方面,网上导师制也是其一大亮点。尽管尚在起步阶段,但其理念值得学习。资深会员可以申请成为网上导师,新入会员可以申请成为学员,新入会员在未来执业中存在问题,可以在网络上与导师沟通、学习与讨论。导师制给会员提供了一个一对一的讨论平台,为会员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新入会员的更快成长。这些可能都是值得协会借鉴的。

3.营销方面。在ACCA期间,市场总监给我们介绍了ACCA的全球化市场战略。ACCA目前是全球会员最多的国际会计团体,全球会员多达17万人,庞大的会员数量除了课程体系设置优势外,更重大的原因是其国际化的营销优势。建议协会未来能够多走入国内外校园,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与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摘自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培训简报2014年第13期)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