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协举办2015年度第二期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班
2015-06-03 04:29
2015年5月26-28日,中注协2015年度第二期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班在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主会场举办,主题为“事务所助理人员培训”。本期培训班邀请中注协和事务所审计实务领域专家授课。全国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1个分会场约7000余名助理人员参加培训。中注协继续教育部主任白晓红、北京注协秘书长汪宁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北京注协副秘书长张文丽主持开班式。
汪宁秘书长感谢中注协将助理人员远程教育培训班安排在北京注协,体现了中注协对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视与信任。他指出,助理人员是行业承前启后的重要群体,从事基础工作、一线工作,直接关系审计质量和行业形象,加强助理人员培训关系行业发展未来。
白晓红主任对北京注协承办本期培训班所做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并感谢北京注协为本期培训班提供的精品课程和优秀师资。她指出,助理人员培训班是中注协首次开设,是实施行业分级培训、针对性培训、抓重点对象培训、整合行业培训资源的积极探索。她希望助理人员多听、多记、多问,并就本次培训有无必要、内容是否可行、未来希望培训什么内容等进行反馈。
“事务所助理人员培训”是中注协第一次举办的相关专题培训班,考虑到此次培训对象为事务所助理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所基础工作,课程设置按照“重基础、重操作、重实务”原则组织,内容侧重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审计工作流程、底稿、程序与技术、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围绕“事务所助理人员培训”专题,本期课程共6讲,具体包括:
第一讲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解读”。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定义”、“背景与沿革”、“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框架”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建设”等四部分。其中“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定义”、“背景与沿革”从分析IFAC、AICPA、CGA、PAAB、CICA等主要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相关概念入手,着重介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定义、背景与沿革;“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框架”以IFAC的IES1-8号教育指令为基础,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胜任能力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建设”详细介绍了我国能力框架建设的意义、研究进程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胜任能力要求。
第二讲是“审计流程讲解”。课程主要从审计理念入手,简要说明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是管理层认定,目标是对管理层认定进行再认定。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认定目标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采用注册会计师的七大手段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强调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性。同时,对审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说明在各流程中审计助理所扮演的角色,强调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讲是“审计实务”。课程重点介绍审计程序的具体实务操作,包括“函证程序的实务操作”和“监盘程序的实务操作”。其中“函证程序的实务操作”从审计准则对函证的相关要求、实务中函证程序执行存在的常见问题、函证实务操作流程和关注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监盘程序的实务操作”则以实务案例为起点,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监盘计划、监盘前和监盘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以及如何通过监盘识别舞弊风险等。
第四讲是“审计实务”。课程以“财务报表项目货币资金”的审计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通过讲解,理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针对具体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思路,即针对每一个财务报表项目,结合相关认定层次的风险,考虑如何设计审计程序,应对相关风险。结合实务案例,介绍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流程、需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底稿的编制记录等,学会举一反三的审计思路。
第五讲是“执业中常见问题与解答”。课程包含“初步业务活动阶段存在的常见问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与风险评估阶段存在的常见问题”、“审计执行阶段存在常见问题”和“业务完成阶段存在常见问题”等四方面内容,以案例分析方式,重点对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营业收入等财务报表主要项目审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第六讲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改革”。课程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发展历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制度介绍”和“如何正确对待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四部分。课程系统介绍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作用、发展历程、制度等,并结合案例提出要正确对待注册会计师考试,同时给出201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关键节点及重要事项的提示及合理的意见建议。
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助理人员关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要求的理念,提升助理人员业务能力。课程设计注重实务,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既为助理人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